在操作中獲取新知
2014-04-22 10:06 瀏覽人次:
小學生的思維活動,離不開直觀形象和動手操作。操作實踐活動,讓學生體驗生活,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,是小學生獲取知識良好的途徑。
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,我讓學生找來可塑性圓柱形物體(如:圓柱形胡蘿卜等)。按照課本上的提示,把帶來的圓柱形物體切成多個大小相等、底面為小扇形的柱體。由于底面積比較小,切成的眾多小柱體只能用他們組成的圓柱側面作底面組成長方體。不少學生不僅能直觀發(fā)現(xiàn)圓柱可轉化為長方體,還驚奇地發(fā)現(xiàn)圓柱的體積可以用圓柱側面積的一半乘半徑。根據這一發(fā)現(xiàn),也能推出求圓柱的體積公式。
過程是:拼成的長方體體積=圓柱側面積的一半×半徑
=2πrh÷2×r
=πr2h
圓柱的體積V=πr2h即V=Sh(S為圓柱底面積,h為圓柱的高)
就這樣,利用小學生好動手操作的心理特點,利用教具、學具以及實物,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,折一折,剪一剪,量一量,畫畫拼拼等,使他們在操作中有所發(fā)現(xiàn)、有所創(chuàng)新。
我還結合教學內容,適當安排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,在現(xiàn)實的生活中去體驗數學的價值。如學習長方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時,可組織學生測量建筑物的占地面積或土地的面積;學習長方體、正方體體積和表面積時,可組織學生研究一間房屋在裝修的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,參與設計和預算,看誰的方案合理,具有創(chuàng)新性。
以上做法,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,學生樂意動手操作實踐,在動手操作實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獲取知識。學生的好奇心、求知欲得到滿足,思維靈活性、深刻性、廣闊性增強,創(chuàng)新能力有明顯的提高。但在實施操作實踐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:
一是每次動手操作實踐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,還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,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數學的模型,提高學生操作實踐的興趣。
二是對于學生每次操作實踐都應適時地做出評價,以鼓勵為主,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。
三是每次操作實踐活動都要組織學生討論、歸納,在活動中發(fā)現(xiàn)規(guī)律,懂得道理,解決遇到問題,以便今后更好地學習書本知識。